好品质
英文站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荣誉资质
技术设备
车间环境
组织架构
企业视频
发展历程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展会新闻
行业新闻
产品中心
客户服务
服务理念
客户留言
招贤纳士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财务信息
好材料
好服务
携手合作开启共赢之路
Work together to open a win-win situation
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真包装成了汽车假配件的通行证
招聘详情
Hiring details
浙江德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坚持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理念,不唯学历重能力,不唯文凭重水平,用人看业绩,看能力,看潜力。
真包装成了汽车假配件的通行证
来源:
|
作者:
demingcn
|
发布时间:
2014-03-24
|
2986
次浏览
|
分享到:
真配件是装在真包装里的,但真包装里却还有可能混进假配件。这不是绕口令,而是一位经销汽车零部件多年的老板告诉记者的。其实,汽配行业内在零部件包装上动歪脑筋的人比比皆是。
真配件是装在真包装里的,但真包装里却还有可能混进假配件。
这不是绕口令,而是一位经销汽车零部件多年的老板告诉记者的。其实,汽配行业内在零部件包装上动歪脑筋的人比比皆是。
只卖正品?
又是一年3·15。3月9~12日,记者在北京多家汽配城进行调查,企图找到假冒零配件的蛛丝马迹。记者分别在几家大型汽配城的多家摊位进行调查,记者选取了奥拓等众多微型车通用的一款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询问商家,记者向各位商家表明态度,想找一款价格便宜的传感器。倘若是平时,个别商家可能就会拿出副厂件或是外观看似与原厂配件相像的假件。而令记者有些意外的是,商家们基本都以便宜的没货或是只有上海联电产的正品配件回应记者。
到底是汽配市场早已不做假件了还是3·15风头正劲呢?记者和不少消费者一样持怀疑态度。倘若调查如此进行下去,或许不会有什么结果。记者将此事与一位经销汽车零部件的朋友林先生说起,他回答道,实际上每年3·15前后或是有市场整治行动时,不少汽配城都会给商家吹吹风。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被抓个现行。林先生说。
据林先生透露,汽车配件的假冒伪劣不仅仅体现在配件上,更有不少人在配件包装上动起来脑筋。
真包装内不一定是真配件
在谈及配件包装问题前,林先生先向记者介绍了假配件是如何流入市场的。
众所周知,汽车零部件从生产厂家发出后要经过多级分销才会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这其中有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各地区经销商以及各地区汽配市场内的商户,正规零部件是通过这样的渠道进行流通的,假配件亦是如此。
某些销路好或是货源紧张的配件,通常会有一些不知名的厂家进行仿造。林先生说,下一级经销商在购买这类配件时是了解货源的,知晓真假。而这些假件在经过层层包装后,就会被当做正品配件卖给终端消费者。他说。
假配件是如何包装、美化的?依靠的便是正品的包装盒或是高仿包装。林先生告诉记者,一些修理厂买配件时并不需要包装,这时有些商家便会将这些正品包装盒积攒下来,用于为来路不明的配件打掩护。而更多的则是使用高仿包装或标识。林先生拉开抽屉,拿出了几张A4纸大小的不干胶贴纸,贴纸上排列着8个相同的零部件包装标识,从生产日期、产品类别、零件号等内容完全一致。据林先生说,这是几年前同行送给他的。早就不做这款车的配件了,这些贴纸也没打算用,这些贴纸做的还真挺像的,除了零部件厂商的标识颜色浅一些,基本上和真的没区别。林先生说。
据他介绍,市场上专门有人做这类贴纸和包装盒,想要什么品牌的包装,基本都能找到。有些小印刷厂就专门做零部件的高仿包装盒,这些高仿包装盒也基本只卖给熟人。林先生告诉记者。
配件保真不保质
从我干这行起,市场上就有个规矩,原厂件保真不保质量,现在就连一些配套厂的产品也不保质量了;林先生说,对于我们这些做汽车配件生意的人来说,有时候进货都含糊,更不用说是消费者了。林先生手中同样有不少看走了眼收来的假配件、翻新件,而正是这条约定俗成的行规,助涨了某些商家兜售假配件的气焰,真包装或是高仿包装配上假配件,再加上这条行规,某些商家便后顾无忧了。
真的不怕消费者找后账吗?林先生说,大多数假配件也不会假的离谱,等消费者把零件装车用上三、四个月配件出问题时,再想找商家退货,他们早就不认账了。又比如机油滤芯、汽油滤芯这样的配件,即便是假的,消费者也很难发现。他说,在有些货源短缺的地区,某些车型的配件,消费者明知不是真品,也不得不买来使用。
卖配件全凭良心。林先生说。
监管如同走过场
假配件没人管?当然不是,只是监管力度可松可紧。
据记者了解,汽配市场常有检查行动,这其中有汽配城之间互查的,有汽配市场管理方连同工商执法部门的,还有零部件企业组织的,当然还少不了突击检查前通风报信的。林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在汽配城卖配件时,经常会遇上检查配件真伪的,但基本都是流于形式。但凡是卖配件的,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货百分之百没问题。他说,倘若不是零部件生产企业牵头查假货,多数检查基本只会抓出一两家典型来走过场。
此前,曾有一家滤清器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打假过程中发现的假货,很多连自己厂家的技术人员都不易分辨。就在今年3·15前夕,记者也曾致电过几家零部件企业售后部门的责任人,询问是否有打假意图,有些企业表示不能准备近期打假,有些企业则说,打假的成本太高。
上一篇:
保时捷称找出911 ......
下一篇:
车企多方合作谋新能源......